基层共青团改革的
理论与实践(二)———基于全国192个县的调查

期次:2018年第4期       查看:31

  □吴庆
三、基层共青团改革动力之一:各地党委对团工作的组织领导
4号文件明确指出:
  “各级党委要明确对群团工作的领导责任,健全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县(市、区)党委的有力领导是基层共青团改革推动的最重要力量。
  共青团改革后,党组织的重视和推动情况如何?50%的团县(市、区)委书记认为,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后,本地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更加重视了,46.4%的认为和原来一样,3.6%的认为重视程度下降。应该说,全国上下落实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有快有慢,总体速度并不理想。
  调查显示,从全国来看,基本具有党组织支持团组织工作的态势,但在建立党委关于青少年工作专题会议制度或党政青少年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在县级以下团组织主要负责人按党章要求列席同级党组织有关会议,注重从企业农村城乡社区等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团干部队伍,选好配强基层群团组织负责人,更多采用兼职、聘用等方式吸引优秀社会人才加入团工作队伍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党对团的支持在制度平台搭建、干部培养、人才选拔上还有待加强。
  开放性调查发现,在回答“你对县级共青团改革的建议”:许多书记提到了希望县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共青团改革,加强对团组织和团干部的重视,把团建作为党建一部分列入考核内容。
  四、基层共青团改革动力之二:基层团干部素质
4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政治坚定、团结务实、群众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选拔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在所联系群众中威信高的同志,推荐作为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人选。
  调查显示,团县(市、区)委书记比较缺乏的是创新能力(57.3%)、引导青年能力(54.2%)、调研把握青年需要能力(49%)、表达能力(演讲和书面表达能力)(47.9%),资源整合能力(41.7%)。
  调查中发现,团干部有着创新意识,但对创新工作却比较谨慎。82.8%的团干部认为团组织是个很好的平台,要珍惜岗位,加强主动性,进取创新;16.1%的认为努力完成工作就好,创新太难了,需要环境变化,只有1%的团干部认为工作只是过渡,工作积极性一般或者看不到工作价值,工作消极等。一方面是想创新,一方面是创新能力的缺乏,其实不敢创新与党政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的态度有关:35.8%的主管领导对团委书记工作的管理风格是“领导让我放手干,能容纳我的工作不足”,57.4%的是 “让我放手干,但同时也要求严格”;2.1%的“很谨慎,不鼓励我放手干”。因此,团干部在真正想创新时还是会顾虑重重,团干部创新还需要更好的基层氛围。
  五、基层共青团改革的阵地:基层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
在新形势下,团组织要勇于改革创新,通过创造性工作增强发展活力,赢得青年信任。4号文件指出:基层组织是做好群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提高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扩大有效覆盖面为目标,在巩固按行政区划、依托基层单位建立组织、开展工作的同时,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成员发展、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方式。立体化、多层面扩大组织覆盖,重点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等领域和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延伸组织体系。
  调查发现,目前团县(市、区)这一级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以非公人员覆盖为例:只有19.3%的团委书记认为自己的团组织对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中的影响力“很强”和“较强”,认为一般的占到52.6%,认为较差和没有影响力的占到28.1%。认为非公企业建团效果很好和较好占到17.7%,效果一般占57.3%,效果不好和很差占25%。
  区域化团建工作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只有24%的团委书记认为自己区域的城乡区域化团建工作(街道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乡镇建设直属团组织)效果“很好 ”(2%) 和 “较 好 ”(21.9%)。47.4%的认为效果一般,21.9%的认为效果不好,6.8%的认为效果很差。
  调查发现,作为有效覆盖的基本组织建设单元,基层团组织还没有实现按照青年聚集的规律建设组织。目前团县(市、区)委书记所负责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主要是传统的单位团组织体系,占到82.1%,而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只有17.4%。在团干部看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可多选):青年兴趣组织建团为70.7%,行业建团为58.6%,园区建团为41.9%,产业建团为39.8%,网络建团为30.9%,社区建团为24.6%,楼宇建团为12.6%,驻外团组织建团为11%。可以看到,比较看好的最高比例的青年兴趣组织建团和行业建团现实过程中都进展缓慢。
  各地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较快。2.6%的地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很快,已成规模,26.7%的发展快,有一定组织,39.3%的正在发展、处于起步阶段,27.7%的没有太多青年社会组织,3.7%的没有青年社会组织。可以想象,随着青年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团的组织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青年聚集的要求,形势要求团的基层组织结构方式亟待改革。目前所进行的青年之家和青年服务中心等建设,会成为这个改革的基础性工程。
  网络覆盖怎样呢?共青团改革要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作新格局。调查发现,基层团组织纷纷“触”网,但对于基层团组织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团干部所处的网络建设工作平台建设(可多选),微信占 97.9%,QQ群占73.4%,微博占62.5%,团组织网站占66.1%,网络论坛占 18.8%,维权热线占14.6%,手机报占12.5%,其他占1%。虽则上网,但影响力还须提高:认为自己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很大只有13.5%,76.6%的认为影响力一般,9.9%的认为影响力较差。与团中央公众微信微博的活跃和覆盖面相比,基层的网络工作平台显得影响乏力,主要是因为基层团干部的网络传播水平有限,而上级团组织又没有进行标准化的“传输”所至。
  六、基层共青团改革的工作:重点工作的推进及效果
在47号文件里,团中央从三大块(改进团中央领导机构人员、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共十方面推进团的改革,其中团干部学习改革精神,团干部健康成长讨论,团干部下沉制度,青年之声建设,1+100,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队伍是与基层共青团改革紧密相关的几件事情,评价这些工作的成效有利于我们观察团的改革的实际进程。
  调查发现,大多数团县(市、区)都开展了相关的学习活动,宣传群团会议的精神。87.9%的团县(市、区)书记参加了县级团委班子成员主题学习班,62.6%的参加了街道社区、乡镇、中学、驻外团组织团干部主题学习。33.3%的农村合作组织团工委抓好各自所联系的农村合作组织团组织的传达学习工作。94.7%的团委书记通过网络载体宣传会议和精神。68.7%的团委书记针对自己的问题,设计了1项改革措施。
  调查发现,团干部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的效果还有待提高。29.2%的参与大讨论,效果很好;46.9%的参与大讨论,效果一般;9.9%的参与大讨论,效果不好,14.1%的没参与大讨论。75.5%的在健康成长大讨论中收集了青年群众的意见。
  对团中央下沉工作褒贬不一。37.7%的团委书记了解,效果很好;39.8%的了解,效果一般;9.9%的了解,效果不好。这其中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调查发现,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工作效果并没有得到基层广泛认可。只有18.8%的参与建设,认为效果很好,49%的认为参与建设,效果一般;30.2%的认为参与建设,效果不好。开放性调查发现,青年之声的表现形态不太符合青年的兴趣点。如有的青年说:“应该借用微信等平台,借力比自己打造好,现在这个平台青年不接受。”如“青年不喜欢共青团做的平台,缺乏天涯、猫扑论坛之类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并且操作方式复杂”等。
  部分团干部对1+100存有疑虑。41.1%的团委书记认为此工作很重要,已完成;27.1%的认为此工作重要,完成困难;28.6%的认为此工作意义不大,已完成;3.1%的认为此工作意义不大,未完成。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队伍在全国还处在发展阶段。3.7%的县(市、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情况效果很好,25.8%的效果较好,52.6%的效果一般,8.9%的效果不好,2.2%的效果很差,6.8%的还没有建设。
  可以看到,目前团中央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向基层推动过程中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要考虑团县(市、区)的实际情况,更要考虑基层青年的特点和接受程度。(未完待续)(作者系中央团校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主任,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政党和政党青年组织、青少年发展和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