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支付”应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期次:第7期       查看:73

  本报讯 近日,我校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联合封面智库举办 “无现金支付与个人信息保护”研讨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法学会及我校的学者,百度、腾讯、蚂蚁金服、奇虎360、搜狐等互联网企业代表参会,并就无现金支付将给中国互联网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机会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挑战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由我校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封面智库副总裁、秘书长周凯莉共同主持。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在致辞中表示,2016年,我校与封面智库共同发布了 《2016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获得各界强力关注。本次会议,是对之前工作的延续,是促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又一次研讨。目前,我国已经在无现金支付与互联网金融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随之而来的大量的信息保护问题,给了业界很大的讨论空间,更将为政府决策、企业战略提供学术支持。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最新动态。未来,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研究与讨论,将更多地平衡线上信息保护与线下信息保护,并听取业界、学界的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行为和交易随时处于“裸奔”状态,所以对个人隐私信息和行为数据的保护将面临极大挑战。加上一些不法分子非法采集信息数据,通过倒卖和交易个人信息进行获利,极大危害个人权利,这些挑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子衡认为,“无现金社会”的本质应该是一个普遍的记账交易,交易过程中主要的信息可能已经不再是个人信息,而是账户信息,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将关注点转移到对于账户信息的关注以及账户的法律地位的确定上来。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个人信息不应该和个人隐私、名誉权、财产权划等号。未来,对于个人信息应该进行类型化、等级化和精细化的保护。信息的价值在于流通,如果个人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流通和利用,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金瑞认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目前处在多重问题集中涌现的阶段。国外的经验很难适用,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产业发展。
  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王融认为,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产业的发展不矛盾也不对立。在市场环境下,隐私既体现个人权利,也体现商业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数据不被用于合规业务之外。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表示,“无现金交易”可以大大降低现金的使用率和管理成本,从而加速资金的流通,同时还能够降低社会违法犯罪的发生。来自美团、今日头条等互联网企业代表也参与了讨论,发表了看法。
  刘晓春回顾了 2016年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布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的过程,并介绍了报告提出的“基础法律规范、行业通用标准、企业最佳实践”的治理架构,指出了本次研讨会的初衷。她介绍,今后主办方将选取更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组织开展产业调研活动。(法学院)